2
保安们压力巨大,被冲击得摇摇欲坠。
男孩在这种支持下,似乎获得了一丝勇气,他挣扎着,哭喊道:“你们把钱给我!那是我家人的买命钱!你们不能这样!”
看着他声嘶力竭的表演,看着周围被蒙蔽的愤怒面孔,看着镜头后无数正在咒骂的网民,复杂的情绪在我胸腔里翻腾。
我深吸一口气,强行将怒火压了下去。
我知道,不能再这样下去。
硬碰硬,只会让事情更糟,正中了某些人的下怀。
我松开了抓着男孩肩膀的手,但眼神依旧没有离开他。
我抬起双手,向下压了压,试图让场面安静一些。
然而收效甚微。
直到我用喇叭喊出一句。
“安静!”
这一声镇住了不少人,现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。
我环视四周,目光扫过每一张愤怒的脸。
“好,既然大家都要讲道理,都要替他要个公道。可以。”
我顿了顿,确保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麦克风和镜头。
“我就问他三个问题。只要他能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地回答上来这三个问题。我,李晋语,以公司总经理的名义担保,不仅立刻、当场把一千万元赔偿款,一分不少地打到他的账户里,我还会当着全国观众的面,为他刚才挨的那一巴掌,鞠躬道歉!”
话音落下,群众们不干了。
“凭什么要回答问题!钱本来就是他的!”
“就是!你们还想耍什么花招!”
“不能答应她!孩子都吓坏了!”
但也有一些相对理性的人,以及部分媒体记者,觉得这似乎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,开始劝说周围人。
“听听她问什么也好,看她能玩出什么花样。”
“要是问完了她还不给钱,我们更占理!”
“孩子别怕,我们都在呢,你就回答她!”
那男孩显然没料到我会来这一出,他惊恐地看着我,又求助地看向周围的人群,脑袋摇得像拨浪鼓,嘴唇哆嗦着,似乎想拒绝。
“我......我不要......我只要钱......把钱给我......”
记者可能是出于职业敏感,也可能是觉得胜券在握,拍了拍男孩的肩膀,声音洪亮地说:“小朋友,别怕!我们都看着呢!你就回答她三个问题!看她还能怎么抵赖!完了我们大家给你作证,她要是敢不给钱,不道歉,我们今天就不走了!”
“对!答应她!”
“三个问题而已,怕什么!”
“我们给你撑腰!”
在周围人群的鼓励和支持下,男孩骑虎难下,他那句拒绝卡在喉咙里,怎么也说不出来。他脸色苍白如纸。
最终,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,他点了一下头,声音细若蚊蚋。
“......好。”
我看着他,嘴角勾起一丝弧度。
“第一个问题,”我开口,声音通过喇叭,传遍了现场,也传遍了网络,“你家境一般,是因为中了旅行社的奖,才开着唯一一辆面包车出去玩的,对吗?”
男孩紧张地咽了口唾沫,点了点头:“是......是的。”
“好,”我紧紧盯着他的眼睛,“告诉我,是哪位旅行社的工作人员,在什么时间,通过什么方式通知你们***的?那位工作人员,叫什么名字?”
男孩愣住了。